高翔調研中埃聯合考古工地
深化中埃考古合作與文明互鑒
中國社會科學網盧克索訊(記者 褚國飛 特約記者 鄧延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率團訪問埃及期間,于當地時間4月18日至19日到盧克索卡爾納克北部孟圖神廟遺址中埃聯合考古工地調研,現場看望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駐埃及考古隊,并為“埃及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推動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埃及的考古工作。
在盧克索卡爾納克北部孟圖神廟遺址考古現場,高翔詳細了解中埃聯合考古項目進展情況,對雙方團隊展現的專業協作精神予以高度評價。他指出,中埃考古工作者辛勤工作、精誠團結、密切合作,取得了顯著合作成效。針對下一階段工作,高翔提出三個重點方向:一是在持續開展現有項目的基礎上,制定對其它重要遺址的科學發掘規劃;二是建立田野發掘與學術研究協同機制,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文物修復水平,同步強化歷史闡釋工作;三是構建常態化人才交流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愿為埃方技術人員提供中文培訓及來華進修機會。他特別強調,作為世界上實力最強、規模最大、最專業的考古機構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愿加大資金與技術投入,以埃及聯合考古項目為平臺推動兩國在考古方面的合作,推動考古成果國際傳播,向全世界講好埃及歷史和埃及文明的故事。
當地時間4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在埃及盧克索卡爾納克北部孟圖神廟遺址考古現場調研 本網記者 王宙/攝
埃及盧克索卡爾納克北部孟圖神廟遺址考古現場 本網記者 王宙/攝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埃及、希臘和羅馬文物司司長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巴迪亞,埃及旅游與文物部盧克索地區文物局局長阿卜杜勒加法爾·瓦吉迪全程陪同調研,并就深化田野考古合作、加強文物修復技術交流、完善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此前,高翔與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副部長尤姆娜·巴哈爾舉行會談,雙方就深化文明互鑒與人文交流達成重要共識。高翔指出,中國和埃及作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和世界文明古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學術合作的條件優越,前景廣闊。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中國、埃及為代表的文明古國應持續深化文明互鑒,從歷史和文明的精髓中汲取發展新動能,打破“西方中心主義”對世界發展的干擾,以合作共贏代替零和博弈,為破解當前人類面臨的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和平赤字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探索。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擁有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應通過加強盧克索聯合考古合作,推動中埃人文交流不斷邁上新臺階,助力文明古國間的交流互鑒,厚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根基。
巴哈爾高度評價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派駐盧克索地區考古隊的工作成就,認為埃中考古合作對于推動埃中學術交流、全球文明互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她表示,下一步,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將繼續深化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友好合作關系,推動本次會談的相關成果盡早盡快落實,為埃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持續注入文明的動能。
調研期間,高翔為“埃及考古研究中心”揭牌,強調該中心的成立標志著中埃文明對話進入機制化建設新階段。他指出,中國考古機構始終秉持開放理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不僅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未來將通過埃及項目構建多維度文明闡釋體系,向國際社會展現文明古國合作的典范價值。在調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駐盧克索考古隊駐地辦公區時,高翔以“我們不是在挖掘過去,而是在構建未來的文明對話”定義考古工作價值。他充分肯定駐盧克索考古隊的工作,稱其團隊是一支有情懷的隊伍,是“社科院最可愛的人”,要求管理部門落實后勤保障主體責任,政策上盡量往一線傾斜,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優先解決野外工作實際困難。針對考古學科建設,他提出以埃及項目為“試驗田”,打造“早期文明創新研究團隊”,突破傳統學科壁壘,構建跨國協同研究模式。高翔特別強調,考古工作者的使命不是復現歷史場景,而是為人類文明對話搭建新的橋梁,要求團隊提升歷史闡釋能力,強化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