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新疆考古發現泡堿玻璃珠:來自地中海的文明因素
      2025-06-27 來源:社科院???總第777期 作者:劉念
      分享到:

        劉念(科技考古與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

        新疆天山沿線早期鐵器時代的墓葬中,形制各異、色彩斑斕的玻璃珠和其他材質的珠飾屢見不鮮。根據出土位置等信息推斷,這些珠飾多為頸飾或腕飾。傳統考古學研究中,此類珠飾常被忽視,鮮有深入探討。這些看似普通的珠飾實則蘊含重要的研究價值,夏鼐先生對埃及珠飾的深入研究即是此類研究取得卓越成果的例證。

        天山地區絲綢之路沿線出土的古代珠飾在形態、質地與制作工藝上展現出顯著的多樣性。其中,尼勒克縣的吉仁臺溝口墓地和奇仁托海墓地、新源縣的加噶村墓地,以及烏魯木齊阿拉溝墓地等早期鐵器時代墓葬出土的一批特征鮮明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引起了學術界關注。這些珠飾在形制、紋飾及顏色上展現出高度一致性。其基體通常為淺綠色或白色玻璃,表面飾有多層同心圓紋樣,由黑色或棕色的“眼眶”、白色不透明的“眼白”及深藍色的“眼珠”構成。最近,通過綜合運用多種科學分析技術,包括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以及顯微CT等,我們對這些珠飾的原料、產地及制作工藝開展了系統分析。

        成分分析鎖定泡堿玻璃類型

        在對古代玻璃制作工藝的探索中,利用化學成分數據揭示其使用的助熔劑原料類型,是研究古代玻璃的工藝體系與產地來源的基石。分析結果顯示,這批來自新疆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屬于典型的泡堿玻璃,其化學組分中氧化鎂(MgO)和氧化鉀(K2O)含量較低,均低于1.5wt%,完全符合泡堿玻璃的典型特征。泡堿玻璃是一種礦物堿型鈉鈣玻璃,主要以埃及Wadi Natrun和al-Barnuj兩處礦物堿沉積層的泡堿為其助熔劑原料。此類玻璃最早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現于埃及,隨后在美索不達米亞、地中海沿岸、黎凡特地區以及歐洲等地陸續發現,至公元前5世紀前后成為幼發拉底河以西廣大區域的主流玻璃類型,并為后來羅馬帝國玻璃產業的興盛和輝煌奠定了基礎。

        春秋末至戰國時期,泡堿玻璃制品開始出現于中國境內,分布于湖北、河南、甘肅、云南和新疆等地,其中以模仿眼睛紋樣的蜻蜓眼式玻璃珠最為常見。此前,相關研究認為中國發現的早期泡堿玻璃的產地在地中海地區,但對于其進入中國的傳播路徑,特別是與新疆地區的關聯,學術界存在不同觀點。

        顯微CT“透視”成型工藝

        為了不損壞這些珍貴的古代珠子而窺探其內部結構及制作奧秘,我們運用顯微CT技術對保存完整的蜻蜓眼式玻璃珠進行無損成像,使珠子的內部結構得以清晰顯示。根據顯微CT影像結果推測,這些蜻蜓眼式玻璃珠的制作流程可以分為三步。

        第一步,制作“眼珠”。工匠并非直接在珠體上制作眼睛紋飾,而是預先按照深藍色眼芯、白色眼白層、深色眼眶層的順序分層制作好完整的“眼珠”部分。

        第二步,制作珠體。工匠會制作一個淺綠色的玻璃珠體,并在其表面涂裹一層白色玻璃液,這層玻璃液在CT影像中成為識別鑲嵌工藝的關鍵。

        第三步,嵌入點睛。持續加熱玻璃珠體,使其處于半熔融狀態,再將事先制作好且已凝固的“眼珠”部分小心地壓入或嵌入半軟的珠體表面。最終,經過冷卻,“眼珠”牢固地“鑲嵌”在珠體上。這種“分層制作”工藝是早期蜻蜓眼式玻璃珠較為常見的成型工藝。

        主微量元素組合精準溯源產地

        要精準溯源古代玻璃制品,高質量、高精度的微量元素分析至關重要,正是這些“地球化學指紋”為尋找玻璃珠的“故鄉”提供了鐵證。利用先進的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技術,我們獲取了新疆泡堿玻璃樣本的微量元素數據,并進一步將這批玻璃樣本的主、微量元素組合與目前國際科技考古學界基于大量研究建立的公元前一千紀泡堿玻璃成分數據分組進行了系統性、多維度的比對。比對范圍涵蓋多個泡堿玻璃生產中心,包括埃及、黎凡特以及早期歐洲生產點。

        比對結果具有極高的指向性,新疆出土泡堿玻璃樣品的多組特征元素組合呈現顯著一致性。其中,較高的鍶(Sr)含量特征(高于300ppm)以及其與氧化鈣(CaO)含量的正相關,指向此類玻璃珠的海砂鈣源。玻璃珠中特定微量元素組合的分布特征,均與已知產自黎凡特地區的古代泡堿玻璃數據高度吻合,說明其生產地最有可能位于地中海東岸的黎凡特地區,即今天的敘利亞—巴勒斯坦海岸一帶。

        顯然,早在張騫“鑿空”西域的數百年之前,產自地中海東岸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已現身新疆天山沿線。這項發現將地中海文明因素直接傳入中國西部地區的年代明確至約公元前一千紀中葉,為認識“前絲綢之路”時期亞歐大陸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提供了關鍵實物證據。

        泡堿玻璃東傳路徑新探

        天山腳下并非終點,抵達新疆的泡堿玻璃珠,下一步的“足跡”指向何方呢?為進一步探究泡堿玻璃的東傳路徑,我們將新疆泡堿玻璃樣品的主、微量元素數據及紋飾特征與甘肅馬家塬戰國墓地和湖北曾侯乙墓、九連墩楚墓、江陵九店墓地等地點出土的同類泡堿蜻蜓眼式玻璃珠進行對比,發現它們之間存在顯著關聯性。甘肅、湖北出土的部分蜻蜓眼式玻璃珠在化學成分及紋飾風格上與新疆出土樣品高度相似,同屬黎凡特泡堿玻璃。這些玻璃珠在空間上呈現出從新疆天山沿線到甘肅地區再到中原腹地的分布鏈條。新疆多個遺址發現一定數量的同類珠飾,表明其傳播并非偶然孤立事件,可能代表一條持續的傳播路徑。同時期新疆還共存來自西亞的植物灰型鈉鈣玻璃、中原的鉛鋇玻璃及中國藍釉砂等,共同證實新疆在公元前一千紀已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匯的活躍區域。

        成分分析也顯示,湖北地區出土的泡堿玻璃數據存在一定分散性。其中,部分戰國早期泡堿玻璃珠鍶含量低于300ppm,暗示其可能使用陸砂原料,來源或不同于黎凡特泡堿玻璃。云南出土的泡堿玻璃則顯示出更明顯差異。這表明泡堿玻璃傳入中國內地可能存在多條路徑:經由新疆、甘肅的西北通道是其中很重要并被本研究證實的一條;同時也不排除存在通過歐亞草原的直接通道,以及后期經由西南絲綢之路至云南的路徑。

        理解西北通道的存在需要將其置于春秋戰國時期歐亞草原游牧文化勃興的背景下。這一時期,新疆地區進入早期鐵器時代晚段,歐亞草原游牧文化一體化進程加快。伴隨著游牧文化的興起與擴散,該地區人群活動范圍顯著擴大,極大促進了亞歐大陸東西方的物質流通與文化交流,鐵器和冶鐵技術從西亞、中亞經新疆、甘青地區傳入中原即為其顯著例證。同時,中原地區的絲織品、漆器、銅鏡等也經由西域傳播至中亞腹地。新疆阿拉溝墓地出土的帶有楚文化風格的絹地鳳鳥紋刺繡織物,阿爾泰山北麓巴澤雷克墓地發現的中原絲綢、銅鏡和漆器等,均為此提供了重要證據。因此,黎凡特泡堿玻璃珠出現于天山地區并繼續東傳,與鐵器西來東漸、絲綢西行遠播一樣,共同構成了公元前一千紀亞歐大陸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新疆是這一交流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樞紐。

        總 結

        新疆早期鐵器時代泡堿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揭示了早期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實。多種科技分析手段確證,這批蜻蜓眼式玻璃珠產自地中海東岸的黎凡特地區。通過對這些玻璃珠成分、工藝、紋飾的細致對比以及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為泡堿玻璃經由新疆、甘肅傳入中原腹地的交流路線提供了新的科學實證。

        泡堿玻璃傳入中原后,當地的工匠很快在外來技術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創新,由此拉開中國本土玻璃制造的序幕。戰國時期的工匠利用本土鉛、鋇礦物原料,成功仿制出蜻蜓眼式玻璃珠,進而又創制出玻璃璧等仿玉器物,形成了獨立于西方的鉛鋇玻璃體系。

        玻璃制造技術跨越萬里自西向東的傳播與演化,生動揭示了亞歐大陸早期文明互動和技術互鑒的廣度與深度,既為闡釋中華文明兼容并蓄、持續創新的文化特質提供了新的考古實證,亦凸顯了新疆作為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窗口”的關鍵作用。

       ?。ū疚南祰疑缈苹鹎嗄觏椖俊跋惹貢r期新疆地區玻璃制品所見技術互動與文化交流研究”(24CKG028)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高瑩(報紙) 張賽(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日韩欧美一二三| 小雪坐莲许老二的胯上|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91av电影在线观看| 无人高清影视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男人的天堂网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综合网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好大好硬使劲脔我爽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老熟女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映画| 米兰厉云封免费阅读完结|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8| 日本高清在线免费|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手机看片日韩福利|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妲己丰满人熟妇大尺度人体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老师你的兔子好软水好多的车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 亚洲综合第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