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現海(古代史研究所)
研究室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研究的基層單位。為加強對處室干部的培養(yǎng),助力其成長成才,我院持續(xù)舉辦處室干部進修班。作為院黨校第50期處室干部進修班的一名學員,現結合培訓的心得體會,談三點感想。
打造忠誠于黨、服務人民、業(yè)務精湛、作風優(yōu)良的新時代理論學術鐵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以科研為中心工作的政治機關,我院學者必須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新時代理論學術鐵軍。這支鐵軍一方面要在學術上過硬,是名副其實的學術“國家隊”,另一方面必須忠誠于黨,是一支由信仰和紀律凝聚起來的隊伍。這支隊伍鍛造出來的不僅是學識淵博的學者,還應是有思想、有風骨、有理想的革命戰(zhàn)士。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樹牢政治機關意識和黨員第一身份意識,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胸懷“國之大者”,服務黨和國家發(fā)展大局。每個時代的偉大學術,都是為了解決時代命題而產生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老一輩學者如郭沫若、范文瀾等建立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發(fā)展了中國社會形態(tài)理論,在學術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一代又一代社科院學者接續(xù)奮斗,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應該更加胸懷“國之大者”,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推出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huán)境與學術生態(tài)。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院長、黨組書記高翔多次強調,中國社會科學院必須是風清氣正的學術殿堂,一切都要在陽光下運行,一切都要經得起組織的檢驗和群眾的監(jiān)督。要把制度建起來,把紀律嚴起來,把規(guī)矩立起來,讓文章與道義同在、學術與正氣同存,確保學者有風骨、學術有品位、殿堂有尊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應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以赤子之心對待科學事業(yè),涵養(yǎng)嚴謹治學、注重誠信的優(yōu)良學風,做有靈魂、有思想、有擔當、有情懷的學問。我們要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刻把握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huán)境與學術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