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涵(政治學研究所)
2012年12月,在審議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此舉打破黨內法規制定慣例,釋放出黨中央狠抓作風建設的決心和信心。作風建設是一場持久戰,永遠在路上。深刻領悟中央八項規定及其精神的豐富內涵,對于站穩人民立場、涵養樸素作風,進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式敷民德 永肩一心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史上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種子土地論”“魚水論”“朋友論”“師生論”“工具論”“血肉論”“父子論”“公仆論”的闡釋,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人民江山論”,皆貫穿一條主線,也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生命線,即黨不能脫離群眾,黨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根本、最深厚、最不可動搖的學術傳統。我們應當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穿于科研工作全過程,奠定為人民做學問的學術初心,汲取學術研究尤其是學術史研究的科學精神;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挖掘構建中國學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感悟跨越時空的真理力量,保持理論清醒和理論徹底,進一步服務于國家民族當下乃至未來的發展規劃。
居之無倦 行之以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抓作風建設,就是要立足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求,思考和鍛造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彰顯全面從嚴治黨堅定決心。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在“實”字上下功夫,以徹徹底底的實干精神,朝著違背黨性和降低效率的實際問題出擊。實干,代表居其位不懈怠,思想行動上保持樸素一致,始終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創新精神和“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態度,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將自省自糾作為長期習慣,不做頭重腳輕根底淺的墻上蘆葦,也不做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山間竹筍,而是要克服浮躁之氣和不正之風,投入時代洪流的最深處。通過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走向科學嚴謹的規律探索,形成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研究成果。
欲知方圓 則必規矩
“實現作風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體現出黨中央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的系統性把握。抓作風建設,集中教育整頓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靠制度執行。而制度執行的關鍵,要從具體工作機制的存量改革和增量創新破題,在作風建設法規制度體系的健全執行中落地。中央八項規定是黨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也是改進工作作風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其本身并不直接產生制裁效果,而是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等多位階黨內法規。可以說,中央八項規定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之所以深得民心,一方面是因為在理論上體現出依人性之本、守黨性之剛、謀德性之高的邏輯架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實踐中表現出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制度治黨與依規治黨協同推進的調適完善過程。
一子落地 滿盤皆活
從南湖紅船到復興巨輪,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在中國共產黨的奮進歷史上,我們黨始終以優良作風引領社會風尚、倡導時代新風。從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第一大黨的黨情來看,1億多黨員的作風建設必然輻射和影響14億多人口的中國乃至全球的治理成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生動彰顯我們黨的強大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自我革命堅持到底,社會革命水到渠成;黨性黨風忠實純潔,社風民風一片叫好。作為政治機關的一員,作為光榮的共產黨員,我們應當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堅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涵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以實干作風助力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艱苦奮斗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