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舜粵(當代中國研究所)
當前,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黨員學者,一方面,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刻把握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實踐要求,切實增強開展學習教育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另一方面,應發揮學術優勢,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不斷深化系統性、整體性、學理性研究闡釋。
中共黨史黨建學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學科之一。以此次學習教育為契機,加強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體系化構建,從而推動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我院推進學習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
建設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體系
中共黨史黨建學是2022年新設立的一級學科,目前下設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四個二級學科。這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但又有較為深厚的歷史積淀。此前,中共黨史曾經長期作為政治學的二級學科,黨的建設長期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下的二級學科,二者雖有較為密切的聯系,但畢竟長期分屬兩個不同的學科,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方面有一定區別。更何況,中共黨史黨建學并不是簡單地將兩個學科拼在一起,而是要在辯證統一的基礎上進行學科體系建設。因此,如何避免黨史黨建“兩張皮”的問題困擾著學術界。中央八項規定研究有希望成為建設科學合理的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體系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中央八項規定深刻改變中國。黨的十八大一閉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制定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以徙木立信之舉實現時代風氣之變,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是黨在新時代加強作風建設、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舉措,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開拓之舉。因此,研究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大成就、經驗等重大課題,離不開中央八項規定研究。
中央八項規定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源于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作風建設,強調黨性錘煉。井岡山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至今仍為人們傳頌;抗日戰爭時期,愛國華僑陳嘉庚到訪延安后,深刻感慨“中國的希望在延安”,見證了“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從黨史研究的角度出發,可以深入探析中央八項規定的歷史根源和中國共產黨堅持作風建設的歷史邏輯等。同時,黨中央先后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等重要文件,堅持問題導向,不斷規范、細化和完善相關制度,推動全黨作風建設不松勁、不停步、再出發。因此,以中央八項規定研究為抓手,有利于打破學科壁壘,將中共黨史黨建學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黨務工作理論與實踐四個二級學科融會貫通,推動構建辯證統一的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
提煉中共黨史黨建學的學術命題
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關鍵在于提煉具有創新意義的學術思想、學術命題、學術觀點等。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與改革等偉大歷史實踐,在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概念、命題,凝聚形成獨具特色的思想觀點。例如,黨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重要概念。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發表《整頓黨的作風》,提出要整頓學風、黨風、文風。學風、黨風、文風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互相之間是什么關系,在不同歷史時期面臨什么樣的考驗,應該如何改進等問題,均需中共黨史黨建學學者進行學術探討。此外,黨性、黨風、黨紀之間的關系,黨風和社風之間的關系,“黨的規矩”等獨特概念,也都是需要著重闡釋的重要學術命題。
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當前,中央八項規定早已成為一個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有著重要影響的詞匯,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國家治理等多個層面改變了中國。在這個意義上,中央八項規定研究是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切入點。我們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做到入心見行;另一方面要發揮學術優勢,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科研,自覺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以中央八項規定研究為抓手,加快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為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