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猛(拉丁美洲研究所)
法治意識作為科研活動的“隱形方向盤”,深刻影響著科研行為的規范性與創新性。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不僅在理論層面具有深刻性和系統性,還在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論性;不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凈化科研生態、凝聚科研力量、激發創新活力的堅實支撐。唯有將法治意識貫穿科研工作全過程,才能為高質量科研發展筑牢根基。
首先,崇尚法律,增強法治信仰,指引高質量科研。法治乃國之基石,奉法者強,則國家昌盛;奉法者弱,則國家衰微。黨員干部應秉持規范意識,視世間萬物皆需法則約束,將權力緊緊束縛于制度之中,對法律心存敬畏,深植尊崇之情,從而徹底根除權力濫用的隱患。身為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法,更要堅信法律的力量,充分尊重其權威,將法治精神與觀念內化于心,使之成為我們思想和行動的指南針。
其次,悟通法律,提升法治素養,護航高質量科研。科學準確掌握法律知識是遵守與運用法律不可或缺的基石。及時且持續地研習法律,是提升個人法律素養,確保新時代科研工作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在此過程中,應加強系統性地研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刻領會黨在依法治國方面的堅定立場與方針政策,做到原汁原味學習,全面系統掌握,以此增加自身的法律知識儲備,為高質量科研筑牢紀律保障根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與學術環境。
再次,善用法律,提高業務實效,賦能高質量科研。法律的活力源自其實施,其尊嚴則體現于執行之中。對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如何運用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有效防范化解工作實踐中潛在的風險與挑戰,已成為一項緊迫而重大的課題。務必堅守依法科研的原則,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最大程度減少科研紀檢工作中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這需要緊跟法律發展的步伐,持續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人員嚴守紀律“十嚴禁”》等,確保黨的紀律建設落到實處,為高質量科研提供正向動力。
最后,敬畏法律,堅守法律底線,保障高質量科研。“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一切活動都要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法律是科研工作的基本準則,只有從思想根源上敬畏法律,才能推動科研工作走向高質量的發展軌道。作為科研機構紀檢干部,一方面,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有關規定精神,為科研工作的開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要敢于挺身而出,與一切違紀違法行為進行堅決斗爭,致力于營造一個風清氣正、公平正義的科研環境。在此過程中,應作為法律的忠誠“捍衛者”,勇于擔當,敢于發聲,確保法律尊嚴不受侵犯,科研誠信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