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加快構建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自主知識體系
      2025-05-16 來源:社科院???總第765期 作者:楊園章 蘇日朦 楊逍
      分享到:

        本報訊 5月9—11日,由中國民族史學會、廈門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民族史學會第五屆民族史學科建設聯席會議在福建廈門舉辦。會議主題為“加快構建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自主知識體系”,來自國內2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參會。

        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黨委書記趙天曉在致辭中表示,1985年,中國民族史學會第一次學術討論會在廈門大學召開。會議指出,要把中國民族史的研究工作和學術水平向前推進一步,將中國民族史學會的工作和活動搞得更加朝氣蓬勃,推動中國民族史研究發展,并促進其在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努力永無止境,40年后的今天,重回故地重溫這次會議,我們將繼續推進中國民族史研究,推動中國民族史學會工作再上新臺階。

        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孫理在致辭中表示,廈門大學深耕東南區域研究的深厚積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的全國性研究視野、系統性學術成果形成優勢互補,可在資料共享、課題共研、人才共育等領域形成強大協同效應,共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學術智慧。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煙臺大學原黨委書記崔明德提出,各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紐帶,挖掘多民族共享共有的文化符號,對于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具有重要作用。具體來說,多民族共同祖先是共享共有文化符號形成的基礎,多民族神話故事是共享文化符號形成的紐帶,分布多地的文化遺跡凸顯共享共有文化符號,歷代祭祀是對共享共有文化符號的鞏固。他還分析了伏羲成為多民族共享共有文化符號的原因,提出挖掘多民族共享共有文化符號的四條路徑。

        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研究員劉正寅認為,較之于其他歷史文獻,民族志文獻更多地表現出主體性、文化性、整體性等特點。新時代中國民族史學科需要創新發展,多語種民族志文獻的跨學科解讀為此提供了重要路徑。加強對多語種歷史文獻的跨學科闡釋,特別是其中的民族志文獻的整理、研究與利用,不僅將拓展民族史研究的領域,而且還將推動中國民族史學科的范式轉型與理論創新。他通過多語種文本互證、語境重構與歷史敘事的互文性分析,闡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根基與認同演進。

        研討活動設置了三個分論壇,與會專家緊密圍繞會議主題,從不同學科領域和切入點,聚焦當前民族史研究領域熱點、重點問題,深入闡述加快構建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自主知識體系的指導思想、理論邏輯、核心任務和實踐需求。

        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寧夏大學民族與歷史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院長杜建錄討論了新文科視域下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強調了海量文獻數據庫建設和對人工智能的充分利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黃維忠系統闡釋了藏文史料多語種性、多形態性的體例特征,提出藏學史料體系建設需以成熟藏文數據庫為基礎,協同AI技術、跨學科人才及學術機構合力推進多模態語料庫開發,構建更完整的學術支撐體系。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民族學院院長楊文炯提出,民間契約文書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記憶紐帶,南嶺走廊契約文書研究揭示了中國社會生生不息的文脈基因,彰顯出中華文明契約文化傳統的連續性、統一性與穩定性特質。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吉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楊軍基于契丹早期歷史的考證研究,揭示北方族群的形成并非自生性過程,而是中原王朝主動形塑的歷史結果。這一發現突破了傳統北方族群形成的認知框架,凸顯出中原王朝在邊疆族群構建中的干預作用。吉首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暨愛民以湘西地區為例,提出要充分發揮民族地區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扎實推進民族史學科建設。

        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主任楊曉春提出,對二十四史進行現代解讀,可將其作為史料集群、歷史文化資源以及一種歷史現象來對待,從而獲得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理論思考的充分啟發。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內蒙古大學民族古典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烏云畢力格認為,《白史》是16世紀蒙藏關系和明蒙關系的產物,其成書過程體現出16世紀中后期漢蒙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實。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黨委書記李艷潔辨析了《明實錄》中的內蒙古三交史記述,提出推進和形成超越“沖突敘事”的多元視角。大連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包和平以《欽定理藩院則例》的多語種版本為例,闡述了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脈絡;同時以民族古籍文獻數據庫建設為切入點,對當下民族史學科傳承與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中國民族史學會副秘書長、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丁慧倩以明代人群遷移重組為切入點,剖析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脈絡,指出這一過程既包含以個體為紐帶的不同群體間的互動融合,也涵蓋各民族發展歷程中內部的交往交流交融實踐。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安東強以辛亥革命時期“民族”意涵為線索,探討了不同語境背景下“民族”概念及內在邏輯的變遷。三峽大學民族學院執行院長曹大明聚焦浙南畬族與客家族群特有的“郎名”命名傳統,厘清其源流脈絡與族屬關聯,揭示東南地區畬漢民族文化互鑒,展現了中國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程中文化符號的創造性轉化。云南民族大學科技處處長段金生認為,當前中國邊疆民族史研究面臨社會學、人類學等跨學科理論及國際學界研究范式的雙重挑戰,需通過強化交叉學科研究、構建新理論維度、加強理論闡釋,并聚焦區域史差異性與全球史對話實現理論創新。

        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院長張侃主持閉幕式,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主任彭豐文作會議總結。此次會議由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廈門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承辦。

        (楊園章 蘇日朦 楊逍)

      責任編輯:王春燕(報紙) 張賽(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国产chinese男同志movie外卖| yy11111光电影院手机版| 欧美性生活网址|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美a级片在线观看| 四虎影院在线免费播放|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六十路依然风韵犹存|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日产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福利视频导航网站| 抵在洗手台挺进撞击bl|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韩国中文电影在线看完整免费版| 女人张腿让男桶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黑人巨鞭大战洋妞|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大香线焦| 欧美综合社区国产| 六月丁香综合网| 被义子侵犯的漂亮人妻中字| 大奉打更人最新章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番茄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手机1024看片|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