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以天下為己任”,正在求職的您,想必尋找的不只是一份謀生的職業,更是一項值得終生奮斗的事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簡稱中國社科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家隊”和最高殿堂,現誠邀您的加入!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擔當歷史使命、追尋學術理想、實現人生夢想!
一、在中國社科院,您將在更廣闊的時空維度中充實自我,在更開放的學術陣地上發展自我
中國社科院是黨中央直接領導的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為黨中央和國家決策服務的思想庫、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
中國社科院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兼任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1977年,黨中央批準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社科院。
學部時期和中國社科院早期,眾多學術巨擘從全國遴選調集到這里,如陳垣、潘梓年、范文瀾、金岳霖、陳翰笙、鄭振鐸、呂振羽、侯外廬、呂叔湘、馮至、許滌新、尹達、錢俊瑞、丁聲樹、夏鼐、季羨林、何其芳、于光遠、劉大年、顧頡剛、俞平伯、羅爾綱、賀麟、錢鍾書、張友漁、孫冶方等,他們以其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享譽海內外。一代代優秀學者在這里焚膏繼晷、厚積薄發,留下了一部部經典之作和一段段學林佳話,奠定了中國社科院深厚而光榮的學術傳統。
誕生于改革開放偉大時代開端的中國社科院,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進,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學術探索和理論創新。從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形成;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發展,到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確立和實施等,中國社科院的學者以扎實的理論功底服務于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問題研究,積極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和智力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和中國社科院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先后為中國社科院建院40周年、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等發來四次賀信。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察中國考古博物館,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發出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號召。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也由此開啟新的偉大征程。
中國社科院的建院史、發展史始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同頻共振。加入中國社科院,意味著您的學術追求將同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偉業相連,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
二、在中國社科院,您將獲得多元化的成長平臺,深耕科研、咨政建言、教書育人,每個舞臺都蘊蓄著無限可能
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家隊”,中國社科院人才隊伍強大,目前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2000余人,入選國家級人才工程、獲得國家級人才稱號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累計獲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00余人。2022年,中國社科院22位高級專家獲批為全國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業技術一級崗位人員,占總人數的1/3。
如果您想心無旁騖做學問,歡迎加入中國社科院。作為專職研究人員,中國社科院的學者有充足的時間保障,深入實際調查,對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研究,不斷推出學術精品。中國社科院學科門類齊全,現有六大學部42個科研院所,研究范圍覆蓋馬克思主義、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傳播學、人口學、管理學、國際政治和經濟等哲學社會科學主要學科領域。實施“登峰戰略”以來,學科建設進一步取得整體性、實質性進展,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和絕學代有傳承。這里有學科齊全、緊密融合的研究體系和網絡,是跨學科研究的理想之地。

如果您有志于學術報國,歡迎加入中國社科院。作為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社科院在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決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優勢。2015年,黨中央確定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25家,中國社科院擁有3家。目前,中國社科院已構建起以3家國家級高端智庫為統領、26家院級專業化智庫為重點、42家研究所(院)級智庫為支撐的智庫體系,建立了直接、多維、暢通的信息報送渠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智庫研究方陣,為黨中央決策和國家發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近年來,中國社科院不斷強化對青年學者的應用對策研究專項培訓,培育一批有競爭力、能打勝仗、能打硬仗的高端智庫研究尖兵。
如果您有教書育人的熱忱,歡迎加入中國社科院。這里的科教融合,能讓您體會以教促研、教學相長的樂趣。2017年,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組建中國社科院大學,致力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流文科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全面依托中國社科院科研、人才等相關資源,同各研究所(院)融為一體,實行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培養、科研教學資源一盤棋配置。現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16個、二級學科124個,博士生導師800余人。中國社科院正舉全院之力辦好中國社科院大學,堅持走科教融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創新之路。全院專家學者,從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到研究員、學部委員乃至退休學者,都可以在中國社科院大學傳道授業解惑。
如果您有投身社會實踐的抱負,歡迎加入中國社科院。“用腳底板做學問”,到實踐中發現真問題、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是中國社科院的優良傳統。城市、鄉村、工廠、田野、高原、海洋、考古現場、國際舞臺,處處都有中國社科院學者的身影,他們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支持學者走出書齋、深入實踐,中國社科院陸續與眾多地方和中央單位等開展多種形式的戰略合作,建立國情調研基地,優化干部掛職鍛煉機制,選派青年人才到駐外使領館、國際組織、中央相關部委、地方黨政機關、國有企業掛職或實踐鍛煉,全方位提升青年人才的綜合素質。
三、在中國社科院,您將在全周期的人才培養體系支持下脫穎而出、行穩致遠
中國社科院從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的戰略高度,不斷優化青年人才“引、育、用”全鏈條培養制度,建設全周期人才培養體系,有效激發各年齡段學者干事創業熱情。
配備學術導師,助力科研起步。實施“青年學者導師制”,為每一位新入院青年學者配備學術導師,開展為期2年的指導培養,充分發揮資深專家的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實施“青啟計劃”,對新入院青年學者實行普遍資助,連續3年給予科研經費支持,幫助其啟動學術研究,培養其獨立主持科研項目、開展創新研究的能力。
加大破格力度,打破論資排輩。對優秀的青年人才,不設崗位和年限限制,只要科研成果過硬、滿足破格晉升條件,即可申報破格晉升職稱、甚至跨層級破格晉升職稱。為支持更多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將研究生學習及博士后在站期間發表的成果納入破格晉升成果計算范圍。2021年以來,破格晉升研究員最年輕的為32歲,破格晉升副研究員最年輕的為28歲。
實施“培遠計劃”,致力長遠發展。將政治素質硬、發展潛力大的青年人才納入“培遠計劃”,長期穩定支持其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理論問題或關系國家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筑牢理論基礎,厚植學術根基,持續提升學術影響力。表現特別優秀的青年人才,可資助10年,助力“十年磨一劍”。2023年,全院共有52名青年人才入選首批“培遠計劃”。
優化“長城學者計劃”,成就學術名家。支持一批學術領軍人才潛心研究,做有思想的學問,提升其國際影響力,營造有利于出精品成果、出學術大家的良好科研環境。2023年,全院共有16名二級研究員入選“長城學者計劃”。
設立“學部委員工作室”,強化旗幟示范。學部委員是中國社科院的最高學術稱號,獲選者均為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取得重大成就、學術水平為學界公認、作風正派、學風優良的知名學者。設立“學部委員工作室”,配備專門的辦公場所和學術助手,鼓勵學部委員積極引領學科建設,培養學術團隊,延續學脈,傳承學統,開創學派。
四、在中國社科院,您將在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開放包容的成長環境中實現理想
在院黨組的堅強領導和率先垂范下,中國社科院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全方位升級服務保障能力,積極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新型學術共同體,形成了有利于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成長環境。
這里有品質一流的學術期刊出版集群。中國社科院是學術研究的重鎮,也是學術出版的重鎮,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學評論》《哲學研究》《歷史研究》《經濟研究》《政治學研究》《法學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等90多種重要學術期刊,是國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規模最大、學科結構最完整、綜合實力最強的學術期刊群,被譽為中國社科院的“金字招牌”。同時,中國社科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和5家專業出版社,編纂出版全國性學科年鑒38種,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展示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傳播平臺。
這里有充滿活力的學術交流機制。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主管全國性學術社團113家,主管院所兩級非實體研究中心174個。通過舉辦年會、重大主題研討會等形式,這些學術團體成為相關學科領域專家進行思想碰撞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此外,中國社科院同國外200多個研究機構、學術團體、高等院校、基金會及政府部門建立交流關系,支持眾多知名學者在重要國際組織任職,牽頭成立世界中國學研究聯合會等,積極推動新時代中國學術“走出去”。
這里有全方位的服務保障體系。中國社科院為科研人員提供自由探索的學術空間、鼓勵創新的科研環境。實施創新工程績效激勵機制,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院屬事業單位正式職工納入事業編制管理,享受在編人員相應待遇,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本人及配偶、子女在京落戶,可申請人才周轉住房或保障性住房等。中國社科院文獻資料豐富,院圖書館紙本圖書收藏量超過200萬冊,引進各類電子資源數據庫190余個。在扎實的國情調研工作中,中國社科院還積累了大量的社會調查數據,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寶貴資源。
今天的中國社科院,處處充盈著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勃發著砥礪奮進的蓬勃力量。“讓文章與道義同在、學術與正氣同存,確保學者有風骨、學術有品位、殿堂有尊嚴。”高翔院長擲地有聲的講話,昭示著中國社科院這一國內頂尖學術機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政策密度,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打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殿堂。殿堂的輝煌全靠優秀人才來照亮,中國社科院熱忱歡迎海內外英才加入這一充滿希望的學術共同體,用不懈奮斗繪就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絢麗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