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春燕 通訊員佟譞 肖超宇)2月28日,《中華民族史論叢》創刊號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通遼博物館等單位的3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民族史學會會長、《中華民族史論叢》主編趙天曉表示,加強中華民族史研究,是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為黨和國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大局提供理論支撐的重要舉措。中華民族史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考察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形成過程和規律,總結歷史上關于民族問題的經驗和教訓,揭示當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與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歷史根基,為增強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夯實學術基礎。《中華民族史論叢》作為中國民族史學會會刊正式亮相,填補了我國民族史領域缺乏專業定期刊物的空白,承載著幾代民族史學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凝結著全體參與者的心血汗水,必將成為推動我國民族史研究繁榮發展的前沿陣地。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冀祥德在致辭中闡述了中華民族史研究成果出版的重要學術意義及現實價值,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闡釋而謀劃的“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叢書出版工程”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期待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持續深入合作,共同策劃和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全面推進學科建設和智庫建設,共同書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新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董文柱談到,希望《中華民族史論叢》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匯聚多方力量,充分發揮會刊在中國民族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引領作用,團結和凝聚中國民族史學界同仁,把握歷史發展內在規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金波在書面致辭中回顧了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和中國民族史學會早期出版學術刊物的過程,以及老一輩學者為民族史學科作出的突出貢獻,對民族史研究未來發展表示期許,對《中華民族史論叢》的出版表達了支持和鼓勵。
與會專家從欄目設置、選題策劃、稿件編校、刊物宣傳等各方面出發,就如何提升刊物質量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大家表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民族共同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史詩,共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史研究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歷史研究室主任、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彭豐文在會議總結中表示,未來,中國民族史學會將繼續肩負起引領民族史研究發展的使命職責,通過提升刊物質量、擴大學術影響力,努力打造優質學術交流平臺,為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史料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更大貢獻。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中國民族史學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